东亚杯用人策略引争议:五将枯坐替补席,颜骏凌领衔三主力全勤

  • 2025-07-18
  • 1

一、赛事概况与整体表现

2025 年东亚杯男足比赛于 7 月 15 日落下帷幕,中国队以 1 胜 2 负的成绩位列第三。尽管末轮 1-0 小胜中国香港队,终结了前两轮 0-3 负韩国、0-2 不敌日本的尴尬,但整体表现仍未达到外界预期。代理主帅久尔杰维奇在三场比赛中尝试了 4231、541 等多种阵型,但球队在面对日韩时攻防两端均显被动,控球率长期低于 40%,仅靠黄政宇对阵中国香港时的灵光一现打破进球荒。

二、未登场球员深度解析

本届赛事中,徐皓阳、曹永竞、魏震、薛庆浩、于金永五名球员全程未获出场机会。从位置分布看,门将薛庆浩(24 岁)、于金永(20 岁)均为首次入选成年国家队的新人,其中于金永更是 U21 适龄球员;后卫魏震(28 岁)是海港队主力中卫,中场徐皓阳(25 岁)、曹永竞(27 岁)则分别来自申花和国安。

值得关注的是,这五人中除魏震外均属 "新老交替" 范畴。尤其是徐皓阳,作为 2023 年 U23 亚洲杯主力,他在联赛中展现出较强的控球能力,但此次被完全排除在出场名单外,折射出教练组对中场技术流球员的谨慎态度。而两名门将的 "零出场",则与颜骏凌的稳定发挥直接相关 —— 这位 34 岁的老将三场贡献 13 次扑救,扑救次数冠绝东亚杯四强,用实际表现捍卫了主力位置。

三、主力阵容的 "铁人三项"

与替补席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颜骏凌、蒋圣龙、朱辰杰三名球员打满全部 270 分钟。其中,颜骏凌不仅以 60 场 A 级赛出场数追平彭伟国、郭亿军等前辈,更在对阵韩国时贡献 6 次关键扑救,单刀封堵权昶勋的镜头成为本届赛事经典瞬间。

后防线上,蒋圣龙与朱辰杰组成的 "玄冥二弟" 组合虽在面对日韩时多次被打穿,但对阵中国香港时成功零封,展现出年龄差仅 1 岁的两人之间的默契。值得注乐鱼网下载意的是,朱辰杰在对阵日本时因折射导致的失球,被圈内人士评价为 "非战之罪"。此外,张玉宁、徐新等 11 名球员虽未全勤,但均在三场比赛中获得出场机会,凸显了久尔杰维奇 "以老带新" 的核心思路。

四、战术取舍与外界争议

教练组的用人策略引发广泛讨论。一方面,久尔杰维奇坚持让颜骏凌等老将压阵,被认为是 "稳守底线" 的务实选择 —— 毕竟面对日韩时,中国队场均被射门次数超过 15 次,经验丰富的门将是防线最后一道屏障。另一方面,五名替补球员全程未获机会,与日本队 26 人名单中 25 人登场、15 人完成首秀的大胆轮换形成鲜明对比。

媒体人尖锐指出:"只有张玉宁发挥正常,其他人都很差"。部分球迷质疑,既然以锻炼新人为名征召徐皓阳、于金永等球员,却在无关出线的末轮仍不给予机会,这种 "形式主义" 的名单选择缺乏实际意义。更有声音认为,相比日本队大规模启用新人的魄力,中国队的 "保守" 折射出青训体系的深层问题。

东亚杯用人策略引争议:五将枯坐替补席,颜骏凌领衔三主力全勤

五、赛后反思与未来展望

赛后,颜骏凌在采访中坦言:"感受到各国联赛的差距,我们需要把联赛先做好"。这句话切中要害 —— 当日本球员通过 J 联赛无缝衔接国际大赛节奏时,中国球员在中超的成长环境显然存在短板。本届赛事中,吾米提江、汪士钦等新人虽完成首秀,但整体表现仍显稚嫩,暴露出联赛对抗强度不足的问题。

对于久尔杰维奇而言,尽管完成了 "避免三连败 + 取得进球" 的基本任务,但用人保守、战术单一等问题仍待解决。随着亚洲杯备战周期开启,中国足协需在 "扶正代理主帅" 与 "寻找新帅" 之间尽快做出抉择。而对于徐皓阳等未登场球员来说,若想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,提升联赛表现才是唯一出路。

结语

东亚杯的硝烟虽已散去,但留给中国足球的思考远未结束。当日本队通过 25 人登场的 "全民皆兵" 策略为未来奠基时,中国队的 "选择性保守" 或许能换来一时体面,却难以支撑长远发展。如何在成绩与练兵之间找到平衡,如何让联赛真正成为人才孵化器,这些问题的答案,将决定中国足球能否在 2027 年亚洲杯等关键战役中实现突破。